克拉科夫—波兰民族的圣地(之一)
从瓦维尔山通往古城广场路叫卡瑙尼查大街(Ulica Kanonicza),路两旁多为16世纪的古建筑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路21号是主教宅邸,已故教皇约翰∙保罗二世在出任教皇之前于20世纪60年代在这里居住过很长时间。整座宅邸都是意大利设计师16世纪的作品,其前门有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。
古城广场上的布料厅和圣玛利亚教堂
古城广场(Rynek Główny)于文艺复兴时重建,当时是克拉科夫市中心。广场正中是布料厅(Sukiennice),于14世纪重建,当时商人们在此经营各种面料。现在该厅一层是纪念品商店,二层是国家博物馆画廊,收藏18-19世纪波兰画家作品。对着布料厅的西南角耸立着一座哥特式塔楼,是原市政厅残存的一部分,现在是广场历史博物馆,其地下室开了一家咖啡馆。对着布料厅的东南角是圣沃伊切赫教堂(Church of St. Wojciech),虽然不大,但作为11世纪的罗马式建筑被完整地保存下来。
圣玛利亚教堂(Kościół Mariacki)座落在古城广场的东北角。始建于1355年,后经多次扩建,直到16世纪初才建到今天所看到的规模。教堂主要是砖石结构,哥特式风格。提起这座教堂,每个波兰人都为之感到骄傲,克拉科夫也因之被称为第二罗马。教堂内装饰多为著名艺术大师的作品,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过巴黎圣母院。最为著名的是正面圣坛上的三联雕刻,是德国16世纪雕刻大师施托斯(Veit Stoss,1447—1533)的作品,他于1477年来到克拉科夫,用12年时间于1489年完成了这幅橙木彩绘群雕。他雕刻的人物相貌、神态各异,形体瘦骨嶙峋,雕法精细、灵动,表达出强烈的感情力量和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。教堂正面耸立两座高低不同的钟楼,高的一座达81米,数百年来每到整点,楼上的号手吹响长号,号声每次都要中断一下。据说是为了纪念13世纪的一位忠于职守的号手,当时鞑靼军队来偷袭,号手吹号向全城示警,不幸被鞑靼士兵射中脖子,号声仅中断了一下,他不顾伤痛坚持吹到鲜血流尽。
从圣玛利亚教堂出门向北,即佛罗里安街(Ulica Floriańska),古时候从华沙来克拉科夫举行加冕礼的国王都经过这条街进城。街道尽头即佛罗里安门,该门建于中世纪,连同部分城墙和三座敌楼都被保存下来。这条街上的45号还有波兰画家马泰伊科(Matejko,1838-93)故居,他出生于此,大部分时间也住在这里。故居里展示了他的许多作品,并按原样保留着他的画室。
游人不要着急出佛罗里安门,向左转还有一处特别值得一看的恰尔托雷斯基博物馆(Czartoryski Museum),尽管非常小,但很著名。恰尔托雷斯基原为立陶宛王室后裔,一生为波兰复国而努力。该博物馆是他的夫人伊莎贝拉公主留下的,藏品不多,都极为珍贵,特别是有一幅文艺复兴大师达∙芬奇的《抱着小貂的淑女》,有人甚至认为该画的艺术价值不亚于《蒙娜丽莎》。另外,还有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的作品。
出佛罗里安门还有马泰伊科广场(Plac Matejski),广场有雅盖沃国王的巨大雕像,是为纪念他在格伦瓦尔德战役中彻底打败条顿骑士团。雕像揭幕时是那场战役的500周年纪念日。
- 上一篇:波兰旅游,首选克拉科夫! 2013/10/15
- 下一篇:歌剧和风琴音乐会:克拉科夫圣吉尔斯教堂 2012/5/23